序号 |
成果名称 |
系别 |
获奖者 |
授奖单位 |
获奖等级 |
获奖时间 |
1 |
创设"声乐曲分析及处理"课 |
音乐教育系 |
常肖梅 |
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 |
一级 |
1989年 |
2 |
教学与科研相长造就学术型师资 |
中文系 |
张锦池 |
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 |
一级 |
1989年 |
3 |
以科研促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|
生物系 |
申家恒 |
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 |
一级 |
1989年 |
4 |
以育人为中心联系两个实际提高政治经济学教学质量 |
马列教研部 |
朱德林 |
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 |
一级 |
1989年 |
5 |
多项疏导教学模式 |
政教系 |
张志君 |
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 |
一级 |
1989年 |
6 |
化学教学法课程建设 |
化学系 |
王佐书 |
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 |
一级 |
1989年 |
7 |
从加强和改造基础理论入手,更新历史课教学内容,提高教学质量 |
历史系 |
商友仁 |
省教委 |
一级 |
1989年 |
8 |
用发现法组织教学,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|
数学系 |
赵振藩 |
省教委 |
二级 |
1989年 |
9 |
自编教材新观点,课堂教学少而精 |
数学系 |
高树栋 |
省教委 |
二级 |
1989年 |
10 |
注重教学法,辛勤体育教育人才 |
体育系 |
王连庆 |
省教委 |
二级 |
1989年 |
11 |
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翻译能力 |
外研部 |
高枝青 |
省教委 |
二级 |
1989年 |
12 |
外语高年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|
外语系 |
廖俊 |
省教委 |
二级 |
1989年 |
13 |
以科研促教学,努力培养教育才能 |
教育系 |
吴万森 |
省教委 |
二级 |
1989年 |
14 |
创建课堂讲授与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|
物理系 |
孟庆元 |
省教委 |
二级 |
1989年 |
15 |
重建植物学课程体系 |
生物系 |
刘鸣远 |
省教委 |
一等 |
1991年 |
16 |
求高从严、立体式教学 |
数学系 |
陈述涛 王玉文 |
省教委 |
一等 |
1991年 |
17 |
建立管理秩序和质量三结合的教学系统 |
化学系 |
周宏立等 |
省教委 |
一等 |
1991年 |
18 |
科学社会主义的整体教学 |
政教系 |
商红日 |
省教委 |
二等 |
1991年 |
19 |
教师技能训练的创立和实施 |
地理系 |
孙孚广 孙从义 |
省教委 |
二等 |
1991年 |
20 |
新音乐美学教学体系的构件 |
音乐系 |
修金堂 |
省教委 |
二等 |
1991年 |
21 |
高校公共体育课理论的系统教学 |
体研部 |
李 臻 |
省教委 |
二等 |
1991年 |
22 |
强化两个水平,提高教学质量 |
物理系 |
王选章 |
省教委 |
优秀教学奖 |
1991年 |
23 |
以科学促教学,提高植物学教学质量 |
生物系 |
王凤春 |
省教委 |
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 |
1991年 |
24 |
高师教学系统中基础工程构建 |
教务处 |
王玉琢等 |
省教委 |
一等 |
1993年 |
25 |
政教专业综合改革试验 |
政教系 |
徐首军等 |
省教委 |
一等 |
1993年 |
26 |
在教改中创建高师影视新学科 |
文企系 |
潘秀通 |
省教委 |
一等 |
1993年 |
27 |
创建政教系的高等教学课 |
数学系 |
战新山 |
省教委 |
二等 |
1993年 |
28 |
培养高能的花鸟画创作人才 |
美教系 |
高卉民 |
省教委 |
二等 |
1993年 |
29 |
结构素描教学模式 |
美术系 |
杨中文 |
省教委 |
二等 |
1993年 |
30 |
轮教育实习的科学化管理 |
体育系 |
陶成高棣薛红 |
省教委 |
二等 |
1993年 |
31 |
以科研推动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品质 |
中文系 |
罗振亚 |
省教委 |
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 |
1993年 |
32 |
有机化学微型实验的研究 |
化学系 |
陆明朱春华 |
省教委 |
一等 |
1995年 |
33 |
科研促教学,构建“二级五层次”生物化学与分子教学新体系 |
生物系 |
黄永芬郭桂云等 |
省教委 |
一等 |
1995年 |
34 |
深化教学改革,建立符合中国国情高校体育教学体系 |
体研部 |
刘忠武 |
省教委 |
一等 |
1995年 |
35 |
更新教学内容,改进教学方法,架构多元化教学模式 |
历史系 |
徐奉臻 |
省教委 |
一等 |
1995年 |
36 |
构建高师课程建设的管理模式 |
教学研究室 |
许有华 |
省教委 |
二等 |
1995年 |
37 |
从趣味入手,以育人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 |
生物系 |
赵文阁 |
省教委 |
青年二等 |
1995年 |
38 |
高师化学系情报教育课程建设 |
化学系 |
宫献章 崔凌飞 |
省教委 |
二等 |
1995年 |
39 |
高师书法教学体系的理论构架 |
历史系 |
栾继生 |
省教委 |
青年二等 |
1995年 |
40 |
隋唐五代文学史内容体系改革 |
中文系 |
李洲良 |
省教委 |
一等奖 |
1997年 |
41 |
东北、华北高师无机化学标准化考试试题库 |
化学系 |
吴成鉴等 |
省教委 |
一等奖 |
1997年 |
42 |
物质结构课程的目标教学体系 |
化学系 |
苑星海 |
省教委 |
一等奖 |
1997年 |
43 |
构建三元四环高师实践教学模式 |
教务处 |
袁慧等 |
省教委 |
二等奖 |
1997年 |
44 |
面向新世纪,培养一专多能高师师资系统工程 |
人事处 |
肖书源等 |
省教委 |
二等奖 |
1997年 |
45 |
以交际性原则为依据,创造多边性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 |
外研部 |
谢邦秀 |
省教委 |
二等奖 |
1997年 |
46 |
高师心理学教学改革 |
教育系 |
张守臣等 |
省教委 |
二等奖 |
1997年 |
47 |
高师固体物理课程体系的构建 |
物理系 |
荣剑英等 |
省教委 |
二等奖 |
1997年 |
48 |
改革《学校体育学》课程内容结构,建立素质教育模式 |
体育系 |
高棣等 |
省教委 |
二等奖 |
1997年 |
49 |
用学科方法论进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|
数学系 |
刘广云等 |
省教委 |
一等奖 |
1999年 |
50 |
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、运动基本能力的培养及评价方法研究 |
体育系 |
李伟等 |
省教委 |
一等奖 |
1999年 |
51 |
强化素质教育,改革传统学科,创建中国古代礼俗学的研究与实践 |
中文系 |
丁广惠 |
省教委 |
一等奖 |
1999年 |
52 |
学生民主参与课堂教学制 |
政教系 |
马书琴 |
省教委 |
一等奖 |
1999年 |
53 |
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,创"文艺学方法论"课程的新格局 |
中文系 |
冯毓云 |
省教委 |
一等奖 |
1999年 |
54 |
原子物理学课程现代化的系统研究与实践 |
物理系 |
宋桂莲等 |
省教委 |
一等奖 |
1999年 |
55 |
一中心两层次多渠道全方位优化教学模式 |
生物系 |
计晓春等 |
省教委 |
二等奖 |
1999年 |
56 |
构建符合型音乐教学模式 |
音教系 |
关 杰 |
省教委 |
二等奖 |
1999年 |
57 |
以乡土文化教育为切入点,在大、中、小学生中强化综合人文素质教育 |
中文系 |
郭崇林 |
省教委 |
二等奖 |
1999年 |
序号 |
成果名称 |
获奖等级 |
负责人 |
参加人员 |
学院 |
年份 |
58 |
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综合改革 |
一等 |
徐首军 |
徐晓风 丁雪梅 蒙国军 |
政法学院 |
2001年 |
59 |
高师生教育技术培养的研究 |
一等 |
周伯华 |
邢新华刘俊强张桥 董浩 |
教育科学学院 |
2001年 |
60 |
高等师范学校共同课《教育学》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|
一等 |
赵鹤龄 |
姜君 杨丽 王冬艳 闫长生 |
教育科学学院 |
2001年 |
61 |
高师地理教育专业培养多规格人才的课程体系设计 |
一等 |
张毅 |
张序强 臧淑英 王岩 王金辉 |
地理科学学院 |
2001年 |
62 |
构建手风琴爵士乐课程新体系 |
一等 |
宋立权 |
? | 音乐学院 |
2001年 |
63 |
高等师范院校俄语专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系统改革 |
一等 |
赵秋野 |
赵晓彬 张志军 李英玉 张金忠 |
斯拉夫语学院 |
2001年 |
64 |
建构高校法律基础课综合教学模式 |
一等 |
苗正达 |
闫春娟 尹占军 祝小平 周同岩 |
政法学院 |
2001年 |
65 |
编写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改革和发展写作学教学 |
二等 |
吕福田 |
? | 文学院 |
2001年 |
66 |
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高师学生能力系统构建模式 |
二等 |
孙国荣 |
万清林 肖玮 吕守林 关炀 |
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|
2001年 |
67 |
音乐教育学课程体系研究 |
二等 |
郁正民 |
马卫星 刘晓光 朱佳颖 |
音乐学院 |
2001年 |
68 |
重组高师艺术学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|
一等 |
卢禹舜 |
宫建华关杰盖东升 |
美术学院 |
2003年 |
69 |
高师音乐学科学生的教师角色转换——“探究式”模拟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|
一等 |
郁正民 |
? | 音乐学院 |
2003年 |
70 |
师范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课程 |
一等 |
李晓东 |
邢新华梁丽新孟庆红安立国 |
教育科学学院 |
2003年 |
71 |
瞄准培育高素质人才目标,构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新模式 |
一等 |
刘忠孝 |
胡菊华西广明葛喜平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2003年 |
72 |
高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培训 |
二等 |
孙松滨 |
程黎阳徐娜赵敏吴晓滨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2003年 |
73 |
高师物理化学教学与辅助教学相结合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|
二等 |
邬冰 |
林红高颖梅晓璇王天赤 |
化学化工学院 |
2003年 |
74 |
课程内容体现高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|
二等 |
王莉娅 |
姜涛秦国林李宏安王华民 |
西语学院 |
2003年 |
75 |
面向21世纪地理信息系统(GIS)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|
二等 |
臧淑英 |
万鲁河张冬有李雁于万辉 |
地理科学学院 |
2003年 |
76 |
黑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机考及题库系统 |
二等 |
王建华 |
张军于延盛琳阳李丽萍 |
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|
2003年 |
77 |
新世纪高师院校俄语专业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|
二等 |
张志军 |
? | 政法学院 |
2003年 |
78 |
大学外语教学认知学习心理启发实验的改革与研究 |
二等 |
于广 |
陈荣修黄仁峰赵滨丽刘晓新 |
大学外语部 |
2003年 |
79 |
技术域“两课”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|
二等 |
西广明 |
朱佳颖胡菊华张华张立辉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2003年 |
80 |
提高高师院校《资本论》原著教学质量的研究 |
二等 |
徐明 |
曹百瑛高洪力喻绍贤朱佳颖 |
经济学院 |
2003年 |
81 |
面向基础教育的美术课程体系实践探索 |
二等 |
高卉民 |
周卫国李颖马卫星 |
美术学院 |
2003年 |
82 |
提供知识各种外部表征的开放式新型课件设计 |
一等 |
盛琳阳 |
李晓东王建华张军张珑 |
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|
2004年 |
83 |
提高科研水平? 促进古汉语教学 |
一等 |
富金壁 |
? | 文学院 |
2004年 |
84 |
高等学校性教育教学体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|
二等 |
李淑兰 |
赵文阁陈霞李洁赵晶 |
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|
2004年 |
85 |
信息专业教学中进行课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|
二等 |
么焕民 |
朱悦冬叶宏宇栾丛海宋武 |
数学科学学院 |
2004年 |
86 |
创建当代中国人物画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|
二等 |
宫建华 |
? | 美术学院 |
2004年 |
87 |
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——音乐微格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|
二等 |
郁正民 |
马卫星林媛宋蓓王丽莉 |
音乐学院 |
2004年 |
88 |
以“问题”为主线? 构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新体系 |
二等 |
胡菊华 |
刘忠效朱佳颖丁森王琰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2004年 |
89 |
坚持“三个贴近”,突出“时代特色”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方法创新性研究与实践 |
二等 |
郝文斌 |
刘忠效徐晓风段虹刘丽红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2004年 |
90 |
加强大学生交际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|
二等 |
周慧杰 |
? | 马克思主义学院 |
2004年 |
91 |
法国语言与文化 |
二等 |
刘春芬 |
? | 西语学院 |
2004年 |
92 |
以研促教,教研相长——从钱钟书研究看如何提升选修课的学术品位 |
二等 |
李洲良 |
? | 文学院 |
2004年 |
93 |
高校历史教学中,历史人物评价凸显人性化标准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|
一等 |
隋丽娟 |
? | 社会与历史学院 |
2007年 |
94 |
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与实践——应用于《电子编辑》网络课程 |
一等 |
周伯华 |
李晓东刘俊强周德富马晓春 |
教育科学学院 |
2007年 |
95 |
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教学软件开发的创新与实践 |
一等 |
王建华 |
盛琳阳张军张珑李晶 |
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|
2007年 |
96 |
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“434”教学模式的育人功能 |
一等 |
李晓晴 |
王艳李庆霞姜立红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2007年 |
97 |
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的俄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|
二等 |
赵晓彬 |
赵秋野宋景丽刘芳 |
斯拉夫语学院 |
2007年 |
98 |
新课改形势下高校教育理论课的改革与实践 |
二等 |
付军龙 |
赵彦宏李金贵梁建忠石元波 |
呼兰学院 |
2007年 |
99 |
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|
二等 |
李晓东 |
邢新华孟庆红韩玲玲宋达 |
教育科学学院 |
2007年 |
100 |
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|
二等 |
王少梅 |
张伟光杜学辉张宇霞 |
招生办 |
2007年 |
101 |
高校文科学生实践教育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|
二等 |
王彬 |
苗正达赵东威刘春玲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2007年 |
102 |
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实践--以"分层次教学"为理念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 |
二等 |
吕守林 |
朱佳颖王景聚王琰程荣进 |
教务处 |
2007年 |
103 |
师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及教学模式研究 |
二等 |
顾世民 |
曲燕潘春静 |
大学外语部 |
2007年 |
104 |
高等学校植物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|
二等 |
范亚文 |
刘保东王臣于丽杰计晓春 |
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|
2007年 |
105 |
高师院校实施综合性全程考试模式应用研究 |
二等 |
朱建峰 |
朱佳隽 马晓春许宏艳张杨 |
教务处 |
2007年 |
106 |
21世纪实用日语系列教材 |
一等 |
王宗杰 |
刘毅、杨钰卉、张修志、赵薇、刘洋 |
东语学院 |
2009年 |
107 |
“高师心理学”教改的研究与实践 |
一等 |
张守臣 |
陈健芷、佟丽君、齐晓栋、王佳宁 |
教育科学学院 |
2009年 |
108 |
重彩人物画新领域(教材) |
一等 |
宫建华 |
史鑫、闫景阳 |
美术学院 |
2009年 |
109 |
学校管理学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研究 |
一等 |
王凤秋 |
何葵、张杨、袁桂亭、马洪丽、高艳红 |
教育科学学院 |
2009年 |
110 |
中俄联合办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及应用研究 |
一等 |
赵晓彬 |
刘芳、赵秋野、王霞 |
斯拉夫语学院 |
2009年 |
111 |
高校电视编导专业文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|
二等 |
刘伦 |
程荣进、安立国、王晓敏、张振国 |
传媒学院 |
2009年 |
112 |
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实践研究 |
二等 |
胡菊华 |
刘忠孝、苏泽宇、于万辉、李贵彬、熊玉坤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2009年 |
113 |
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,优化高师院校课程结构与体系的研究 |
二等 |
朱佳颖 |
吕守林、马晓春 |
教务处 |
2009年 |
114 |
高等学校微生物学网络课件的开发与应用 |
二等 |
王继华 |
杨世君、马放、范亚文 |
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|
2009年 |
115 |
基于发展性评价的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|
二等 |
朱建峰 |
马晓春、张杨、赵玉田、王婧 |
教务处 |
2009年 |
116 |
师范院校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|
二等 |
吕守林 |
李丹妍、马晓春、王婧、马静岩 |
教学仪器设备及实验管理处 |
2009年 |
117 |
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|
二等 |
王景聚 |
王维波、吕守林、励强华、尹燕宗 |
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|
2009年 |
118 |
哈师大教育系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 |
二等 |
温恒福 |
安双宏、杨丽、陈云奔、姜君、王凤秋 |
教育科学学院 |
2009年 |
119 |
法学教学中实践性教学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|
二等 |
黄芳 |
苗正达、隋晶秋、周宏璐、程楠 |
政法学院 |
2009年 |
120 |
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》体验式教学研究 |
二等 |
郝文斌 |
冯丹娃、苑芳江、杜海军、于万辉 |
发展规划处 |
2009年 |
121 |
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矛盾及解决途径 |
一等奖 |
李庆霞 |
苑爽车德志白夜昕李晓晴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2011年 |
122 |
培养创新能力的常微分方程教材和CAI课件的研究及教学实践 |
一等奖 |
王玉文 |
刘萍王金凤崔仁浩赵宇华 |
数学科学学院 |
2011年 |
123 |
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|
一等奖 |
郭长虹 |
王全伟姚琳王晓萍郭东林 |
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|
2011年 |
124 |
怀特海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应用研究 |
二等奖 |
杨丽 |
温恒福姜君王冬艳赵冬臣 |
教育科学学院 |
2011年 |
125 |
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|
二等奖 |
周海瑛 |
万敏黄勤雁马晓春马静岩 |
教师教育学院 |
2011年 |
126 |
中俄高师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 |
二等奖 |
张艳杰 |
赵伟袁桂亭郭四栋张慧敏 |
斯拉夫语学院 |
2011年 |
127 |
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|
二等奖 |
么焕民 |
马海凤唐黎明徐明跃曾伟梁 |
数学科学学院 |
2011年 |
128 |
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|
二等奖 |
刘继红 |
刘继红刘佳雯岳群峰金英学曲微丽 |
化学化工学院 |
2011年 |
129 |
泛在学习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|
二等奖 |
张军 |
李英梅张珑季伟东赵松 |
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|
2011年 |
130 |
高师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:基于专业化发展的专业素质培养 |
二等奖 |
朱建峰 |
徐琳谭广慧刘颖王婧 |
教务处 |
2011年 |
131 |
面向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师范专业“三位一体”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|
二等奖 |
马晓春 |
郭崇林钱丽波朱佳颖谭广慧 |
教务处 |
2011年 |
132 |
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——“45341”大学高效能教学模式研究 |
一等奖 |
温恒福 |
姜君、杨丽、陈云奔、王威 |
教育科学学院 |
2013年 |
133 |
动物学实践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的研究 |
一等奖 |
赵文阁 |
刘鹏、于东、陈辉、高智晟 |
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|
2013年 |
134 |
留学生预科汉语速成教育研究 |
一等奖 |
戴云 |
李国慧、刘辰洁、张晓涛、程书秋 |
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|
2013年 |
135 |
黑龙江省俄语教育教学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|
一等奖 |
赵秋野 |
吴哲、杨家胜、张艳杰、穆馨 |
斯拉夫语学院 |
2013年 |
136 |
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协同操作策略研究 |
一等奖 |
胡菊华 |
尹占军、梁巍、单丹丹、杨晓红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2013年 |
137 |
全民健身视域下的高校体育专业课程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与实践??? |
一等奖 |
王韶峰 |
朱立新、李真真、张元锋、李伟 |
体育科学学院 |
2013年 |
138 |
全程基地式教育实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|
二等奖 |
过仕明 |
刘岩芳、刘立柱、邸春姝、杨耀丽 |
经济学院 |
2013年 |
139 |
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|
二等奖 |
牟维珍 |
孟宪凤、张欣、杨荣荣、高阳 |
社会与历史学院 |
2013年 |
140 |
高师院校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构建研究 |
二等奖 |
梁鹏 |
姜世华、陈霞、佟婧、孙芳 |
教务处 |
2013年 |
141 |
基于体验式教育模式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|
二等奖 |
朱佳隽 |
孙影娟、孟楠、刘洋 |
学工处 |
2013年 |
142 |
移动学习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|
二等奖 |
王建华 |
张珑、李晶、于延、赵松 |
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|
2013年 |
143 |
基于绩效技术的高校学生质量评价研究 |
二等奖 |
王婧 |
谭广慧、张树青、程晓光、赵雪峰 |
教务处 |
2013年 |
144 |
翻译课程设计与教材改革? |
二等奖 |
张晔 |
张春玲、苏跃、李春光、杨萍 |
西语学院 |
2013年 |
145 |
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|
二等奖 |
刘峰 |
蔡迎春、徐长勇、杨春萍、田志鹏 |
学工处 |
2013年 |
146 |
高校“公选课”教学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 |
二等奖 |
徐琳 |
张媛、王羽、张树青、吕会庆 |
教务处 |
2013年 |
147 |
比较视野中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|
二等奖 |
李树欣 |
孙志刚、汤岩 |
文学院 |
2013年 |
148 |
民族乐器课程改革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|
二等奖 |
庞卓 |
孙鹏、王跃、唐大为 |
音乐学院 |
2013年 |
149 |
“延伸式”课堂教学模式建构——针对农村与少数民族音乐教师培养 |
二等奖 |
郁正民 |
宋蓓、马卫星、刘永武、周兴国 |
音乐学院 |
2013年 |